行业动态

聚焦行业动态,洞悉行业发展

真空烧结炉中石墨棒是否会用,看看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18-08-29   浏览:4043次

  真空烧结炉中石墨棒是否会用,看看就知道了:在真空烧结炉中石墨棒是不能缺少的。那么,大家对墨棒的使用事项的说明都了如指掌吗?下面八佳就和大家说说吧。

  1.选用发热部红热均匀性好的石墨棒。棒的红热均匀性差会影响真空烧结炉炉温均匀及缩短棒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棒的红热均匀性会逐渐变差,严重时造成断棒。

  2.石墨棒随着使用温度越高寿命为越短,尤其在棒的表面温度超过1500°C以后,氧化速度加快,寿命缩短,使用中注意尽量不要让石墨棒表面温度过高。

  3.石墨棒在空气中被加热后,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硅膜,变成抗氧化的保护膜,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间歇使用,随着真空烧结炉炉温度的升降变化,会导致棒表面的保护膜破裂,保护作用减弱,加快棒的电阻值变大。

  石墨棒功率的调整方式,真空烧结炉厂家建议通过调整电压的方式来调整功率。推荐石墨棒的调压方式选择可控硅调压或调压器调压。一般不采用通过改变周波数的调功器的方式来调整。

  4.一般情况下,石墨棒表面负荷密度是由真空烧结炉内温度和石墨棒表面温度的关系求得,建议使用石墨棒zui大表面负荷密度1/2-1/3数值的功率。给石墨棒加的电流量越大,石墨棒的表面温度越高。建议使用尽量小的表面负荷密度(功率)。

  请注意石墨棒冷端记载的数值为空气中1050℃+-50℃范围测得的电流、电压,与实际使用不一定相符。

  5.连续使用石墨棒时,希望缓速增加电压以维持长寿命。尽可能并联。如果石墨棒阻值不同,串联时电阻高的石墨棒负荷集中,导致某一个石墨棒电阻快速增加,寿命变短。

  同时需加强真空烧结炉的电阻值的配组,即同一组棒的电阻值尽量接近。一般地,并联时同组棒电阻值偏差在10%—15%以内,串联时同组棒电阻值偏差在5%—10%以内。炉温越高,要求的阻值偏差也应越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

23 September 2024
真空速凝炉的工作原理与技术魅力

真空速凝炉的工作原理与技术魅力

真空速凝炉的工作原理与技术魅力真空速凝炉,这一先进的材料处理设备,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卓-越的技术性能,为众多行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下面,真空速凝炉厂家洛阳八佳电气将深入探讨真空速凝炉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魅力。一、真空速凝炉的工作原理真空速凝炉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材料加热、熔化、凝固处理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真空环境的创建:真空速凝炉首先通过高-效的真空泵系统,将炉内空气抽至极低压力,形成真空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降低材料的沸点,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避免材料在高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2、 加热与熔化:在真空环境中,通过电加热元件对材料进行均匀加热。当温度达到材料的熔点时,材料开始熔化。由于真空环境的低气压特性,熔化过程更加平稳,减少了气泡和夹杂物的产生。3、 快速凝固:熔化后的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迅速凝固。这一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结构得到优化,力学性能得以提升。快速凝固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晶粒长大,从而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4、冷却与取出:凝固后的材料在炉内缓慢冷却至室温,然后通过专门的取出装置将成品取出。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二、真空速凝炉的技术魅力1. 高-效节能:真空速凝炉采用先进的加热技术和优化的保温设计,使得单位能耗大幅降低。同时,快速凝固过程缩短了生产周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2. 优质产品:通过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和凝固速度,真空速凝炉能够生产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3. 环保安全:真空速凝炉在真空环境下工作,有效减少了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此外,其完善的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4. 广泛的应用领域:真空速凝炉可应用于金属、合金、陶瓷等多种材料的处理,涵盖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重要领域。其广泛的适用性为其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5. 智能化程度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真空速凝炉已实现了高度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工作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6. 持续创新与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真空速凝炉的研发团队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新材料的应用到生产工艺的改进,每一次进步都为用户带来了更为卓-越的使用体验。总之,真空速凝炉凭借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卓-越的技术性能,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保障,更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