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聚焦行业动态,洞悉行业发展

真空烧结炉的安装养护工作
发布时间:2016-10-19   浏览:3571次

  真空烧结炉是在真空的环境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其加热的方式比较多,如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微波加热等;好的养护工作决定了炉子的使用寿命,具体养护方法又有以下几种。

  本文由我公司技术人员及售后人员整理编辑,方便广大真空炉用户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自行无法解决请联系本公司。本文以一台普通热压炉为例,其他真空炉亦可参考本文章。

  A.安装:安装电炉的场所应符合真空卫生的要求,周围的空气应清洁和干燥,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工作场地不易扬起灰尘等。1.检查控制柜中所有部件及配件是否完备、完好。2.控制柜安装在相应的地基上,并固定。3.安照接线图,并参考电气原理图,接通外接主回路及控制回路,并可靠接地,保证接线无误。4.检查电器可动部分应活动自如,无卡死现象。5.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兆欧姆。6.真空电炉各阀门必须在关闭位置。7.控制电源开关放在关位。8.手动调压旋钮逆时针旋动头。9.报警钮放在开位。10.按平面图完成设备的循环冷却水联接,建议用户在设备总进出水管处再接入一备用水(可用自来水),防止循环水有故障或断电导致密封圈烧坏。

真空烧结炉.jpg

  B.设备调试

  1.按设备平面布置图将设备就位,联接好所有的真空管路、阀门,注意机械泵*与地面固定或四角垫减震橡胶板减震,检查所有的配件是否与发货清单相符。

  2.将有关的外部设施电源线联接好。上电后检查仪表是否显示、机械泵、液压泵的转向是否正确,热电偶自动进出是否正常,气动阀是否正常工作。 有条件*先抽一下真空,等第二天可检查是否有漏气。

  3.打开炉盖,将保温层放入炉内,调整其高度及对中性,观察炉体周围三个孔的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应调整好。

  4.放置石墨电极及石墨环,调整好其中心及高低位置。试放石墨发热体及保温屏。一切无误后,可加工发热体。放置发热体、保温层等后应测量其与炉壳的绝缘性,短期试一下手动加温(时间不能太长、功率不宜太大)仪表是否正常。液压缸升降是否正常,液压系统冷却水管不要忘记接上,调整压力的正确性,仪表自动调节压力是否正常。

  5.安装完毕后,抽低真空,等水路接通后可试烧一炉,加热手动/自动升温,温度不低于1600℃,加热时间不少于4小时,预烧结束后在降温阶段可对扩散泵加热,扩散泵加热时间不能小于45分钟,然后关闭上部的小蝶阀,启动大挡板阀(或大蝶阀),观察真空计的数值变化,此时真空度应很快小于0.1Pa。

  在新炉以及更换筑炉耐火材料后,应对真空烧结炉进行烘干处理;在烘干初期,炉体会升温速度低,时间长;如是网带炉,在炉温己升至400℃时应运转一段时间,以进行氧化处理,提高网带的寿命。

  此外,炉子要定期清理,保持真空烧结炉炉体的清洁,定期清理炉内的氧化铁皮、碎石墨、氧化锌等杂物。

  洛阳八佳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真空烧结炉、真空速凝炉、高温热处理炉、熔盐电解炉及气相沉积炉;创立于1994年,公司同时生产硅整流二极管系列产品、晶闸管系列产品以及感应加热电控设备;***的我们随时欢迎您的莅临合作。

真空烧结炉1.jpg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

03 June 2025
真空速凝炉如何突破传统设备周期性生产导致的效率瓶颈

真空速凝炉如何突破传统设备周期性生产导致的效率瓶颈

真空速凝炉如何突破传统设备周期性生产导致的效率瓶颈在金属材料制备领域,传统速凝设备长期受制于周期性生产模式带来的效率瓶颈。单炉次生产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能耗波动大等核心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规模化供应。真空速凝炉通过重构工艺逻辑与设备架构,为突破这些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传统周期性生产模式的效率损耗主要源于三大技术短板。首先是设备空置率居高不下,常规速凝设备单炉次作业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其中加热、冷却等非增值环节占比达40%以上。某特种合金生产企业的实测数据显示,传统设备年有效作业时间不足60%,大量产能被消耗在炉体升降温过程中。其次是工艺连续性差,批次间需进行长达2-3小时的炉膛清理与成分校验,导致生产节拍频繁中断。更关键的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开放式炉体在反复升降温中造成35%-45%的能源浪费。真空速凝炉通过工艺环境创新实现生产节拍优化。其密闭腔体设计支持快速抽真空与气氛置换,单炉次准备时间缩短至传统工艺的1/3以下。某磁性材料制造商的对比测试表明,在NdFeB速凝薄带生产中,真空设备的单炉次周期从传统工艺的9.2小时压缩至5.8小时,设备台时产量提升58%。这种效率跃升源于真空环境对工艺流程的改造——加热、熔炼、速凝、冷却等工序在密闭空间内实现无缝衔接,彻底消除传统工艺中必须的开炉降温、环境清理等非生产环节。连续化生产模式是真空速凝炉突破效率瓶颈的核心创新。通过多工位旋转平台与智能温控系统的协同,设备可实现"熔炼-速凝-冷却"的循环作业。当炉次进入冷却阶段时,第二个炉次已启动熔炼程序,设备利用率从传统模式的55%提升至85%以上。某高端轴承钢生产企业的实践数据显示,采用真空连续速凝工艺后,年产能从1200吨跃升至2100吨,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37个百分点。这种连续作业模式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场景,换型准备时间缩短至20分钟以内。在能源管理方面,真空速凝炉展现出复合节能优势。其密闭腔体与效率高保温结构使热损耗降低60%以上,配合智能功率调节系统,单位产量能耗较传统工艺下降42%。某新能源汽车电机材料供应商的实证表明,在年产能5000吨规模下,真空工艺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800吨,减排二氧化碳4700吨。这种节能效应在高温合金、储氢合金等高能耗材料制备中表现尤为显著。从质量控制视角看,真空环境带来的工艺稳定性提升同样关键。传统速凝工艺中,空气中的氧、氮等杂质会在材料表面形成氧化层,导致成分偏析和性能波动。真空速凝炉将氧含量控制在5ppm以下,使合金成分均匀性提升3-5个等级。某精密合金制造商的检测数据显示,采用真空工艺后,产品标准偏差从0.18%降至0.06%,高端产品合格率突破99.2%。当前,真空速凝技术已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随着3D打印用金属粉末、高熵合金等新型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这项技术为破解周期性生产瓶颈提供了可靠路径。通过工艺逻辑的深度重构,真空速凝炉不仅实现生产效率的质变,更推动着金属材料制备行业向连续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